肝臟健康為什麼與癌症風險息息相關?

肝臟,是人體中最努力卻最容易被忽略的重要器官。你知道嗎?它不只是「解毒工廠」,更是身體防癌的一道重要防線!

5個血液指標幫助判斷肝臟健康與癌症風險

肝臟的功能和癌症預防息息相關,原因如下:

  1. 穩定血糖,降低癌症風險

肝臟能儲存葡萄糖(以肝醣形式)並在需要時釋放,幫助身體維持血糖平衡。然而,當肝臟因脂肪堆積或發炎而功能下降時,血糖控制也會出現問題,增加胰島素阻抗的風險。這種失衡和肺癌、胃癌、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症的發展有關。

  1. 解毒負荷大,氧化壓力上升

肝臟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「過濾毒素」。從食物中的黃麴毒素、農藥殘留、添加劑、防腐劑,到重金屬、酒精、丙烯醯胺(acrylamide)和糖化終產物(AGEs),肝臟每天都在幫我們處理這些致癌物質。當肝臟「超負荷」時,毒素累積就會造成氧化壓力和慢性發炎,為癌症的發生提供了溫床。

  1. 基因調控與營養代謝

肝臟不只是代謝器官,它也影響基因表達細胞防禦機制。它處理的營養素與植物活性成分會參與身體的「營養基因學(nutrigenomics)」與「表觀遺傳學(epigenetics)」過程。肝功能差會使解毒路徑中斷,導致DNA損傷與基因調控異常,提高癌症風險。

  1. 維持腸道菌群健康

肝臟會製造膽汁,幫助脂肪消化,同時維持腸道菌叢多樣性。但當肝臟功能下降,腸道易出現菌種失衡(dysbiosis,壞菌與毒素可進入血液,引發慢性發炎,進而增加大腸癌與肝癌的風險。

  1. 激素代謝與荷爾蒙相關癌症

肝臟能分解多餘的激素,特別是雌激素。如果肝臟代謝能力下降,激素失衡會增加乳癌、前列腺癌等荷爾蒙相關癌症的風險。

如何及早發現肝臟失衡?靠這些血液指標!

根據自然醫學博士 Dr. Dicken Weatherby 和 Dr. Scott Ferguson 的《Blood Chemistry and CBC Analysis》一書,以下幾項常見的肝功能生化指標能幫助我們提早察覺肝臟問題:

肝臟健康失衡的5大血液指標

指標名稱

功能與意義

ALP(鹼性磷酸酶)

肝臟與膽管相關的酵素,升高可能代表膽管阻塞或肝臟發炎。

AST(or SGOT)

細胞受損時會釋放,肝臟與心肌、肌肉皆可影響其數值。

ALT(or SGPT)

較專一於肝臟細胞損傷。若 ALT 高於 AST,通常與肝臟壓力較相關。

GGTP(γ-穀胱甘肽轉移酶)

解毒與膽管健康指標,對酒精或毒物引起的肝損傷特別敏感。

總球蛋白(Total Globulin)

與免疫蛋白相關,升高可能反映慢性發炎或蛋白質代謝失調。

這些指標如果在「亞健康」階段就出現輕微異常,能讓我們及早採取行動,防止問題惡化為慢性疾病甚至癌症

✅ 建議使用「理想範圍(Optimal Range)」,而非傳統醫療的「參考範圍」,才能更早察覺肝臟潛在問題。


理想範圍

參考範圍

問題範圍

ALT

70 – 100 U/L

25 -120 U/L

<30 U/L or >130 U/L

AST (or SGOT)

10 – 30 U/L

0 – 40 U/L

> 100U/L

ALT (or SGP)

10 -30 U/L

0 – 45 U/L

> 100U/L

GGTP

10 – 30 U/L

1 – 70 U/L

> 90 U/L

總球蛋白

24 – 28 g/L

20 – 39 g/L

<20 or >35 g/L

結語:健康的肝臟,是最好的抗癌武器!

肝臟參與身體的解毒、代謝、免疫調控與荷爾蒙平衡,一旦功能受損,容易導致慢性發炎、氧化壓力與癌變風險增加。透過定期檢測 ALP、AST、ALT、GGTP 與總球蛋白,並結合營養與生活方式調整,我們可以主動守護肝臟健康,達致防癌於未然的目標。

👩‍⚕️營養師建議:保護肝臟的生活小習慣

  • 減少高糖、高油、加工食品攝取
  • 選擇天然、有機食材,減少毒素負擔
  • 補充護肝營養素如綠葉菜、薑黃、大蒜、牛磺酸
  • 戒酒,並控制藥物使用
  • 每年定期驗血追蹤肝功能

3種天然草本植物,助你守護肝臟健康

善用天然草本輔助肝臟排毒與修復功能

乳薊(Milk Thistle:含有水飛薊素,有助修復受損肝細胞,提升肝臟解毒能力。
蒲公英(Dandelion:促進膽汁分泌,幫助排毒與腸道健康。
薑黃(Turmeric:富含薑黃素,具抗氧化與抗發炎作用,有助減少肝臟壓力。

若你重視家人的健康、想從源頭預防癌症,從今天開始,多關心你的肝臟吧!💚

想加強護肝效果?🤔可考慮由加拿大專業品牌 NFH 出品的 Liver SAP (現可享 85 折優惠),結合乳薊、薑黃與蒲公英,有效支持肝臟排毒與修復功能。

參考:

  1. Weatherby D, Ferguson S. Blood Chemistry and CBC Analysis: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ing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. Bear Mountain Pub.; 2002.
  2. Chiefari E, Mirabelli M, La Vignera S, et al.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ancer: In Search for a Causal Link. IJMS. 2021;22(20):11137. doi:10.3390/ijms222011137
  3. Hussain AM. Mycotoxins as Carcinogens. In: Muhammed A, Von Borstel RC, Woslyng D, eds. Basic and Applied Mutagenesis. Springer US; 1985:87-96. doi:10.1007/978-1-4684-4976-1_8
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請幫忙分享出去。謝謝你的支持🙏🏼🙏🏼!

Facebook
WhatsApp
Email

其它文章:

癌症病人術後營養餐點與補充品,有助促進免疫力與傷口癒合

癌症手術後飲食:促進癒合與降低復發風險的營養指南

癌症手術後的飲食營養不僅影響傷口癒合,也關係到免疫力與癌症復發風險。本文整理了術前術後的關鍵營養策略,包括生酮飲食、亞麻籽、綠茶EGCG、改良柑橘果膠(MCP)等營養素,以及術前應避免的補充品。適當的飲食調整可提升康復速度、降低併發症,並有助預防癌細胞擴散。

Read More »

肝臟健康決定你的抗癌力!5個血液指標與護肝草本大公開

肝臟不只是身體的解毒器官,更在血糖平衡、荷爾蒙代謝、基因調控與腸道菌群維持上扮演關鍵角色。肝功能失衡會加劇氧化壓力與慢性發炎,進而提升癌症風險。本文深入分析5個血液指標如何揭示早期肝臟壓力,並推薦乳薊、蒲公英與薑黃等護肝草本,幫助你從日常生活中養肝、防癌、促進整體健康。

Read More »

芥花籽油的營養、潛在風險與健康食用油選擇

芥花籽油(Canola Oil)最初由加拿大科學家改良自油菜籽,因其低飽和脂肪、富含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而被視為健康選擇。然而,現代精製芥花籽油多為基因改造成品,製程涉及高溫與化學處理,可能產生有害副產物,如過氧化脂質與致癌物質。本文深入探討芥花籽油的營養組成、精製過程、與癌症風險的相關研究,並提供更健康的烹調油選擇建議,如特級初榨橄欖油、亞麻籽油與牛油果油。

Read More »

一杯外賣咖啡,6大健康隱憂

外賣咖啡雖然方便,但長期飲用可能潛藏多重健康隱憂,包括紙杯塑膠內襯釋放有害物、非有機咖啡豆的農藥殘留、濾紙漂白劑、咖啡油對膽固醇的影響、奶精與糖分的代謝負擔等。本文由營養師角度出發,分析6大常見風險,並提供替代建議,例如使用不含漂白劑的濾紙、有機咖啡豆、天然代糖及草飼忌廉等,讓你繼續享受咖啡,同時保護健康。

Read More »

昆布 (Kombu) — 褐藻化合物在癌症營養學中的角色

昆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褐藻,廣泛應用於東亞飲食中。近年研究指出,昆布中的 fucoidan(褐藻醣膠)、phlorotannins(鞣質酚類)與 fucoxanthin(岡藻黃素)具有抗癌、抗氧化與抗發炎潛力。本文將從營養科學角度出發,分析這些成分如何參與免疫調節、細胞保護與腫瘤防護,並提供烹調建議與應用方式,適合營養師、功能醫學從業者與對天然食療有興趣的讀者深入閱讀。

Read More »